观澜湖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观澜湖文学 > 修船厂通古今,娇养的王爷登基了 > 第164章 缓兵之计?还是卖国?

第164章 缓兵之计?还是卖国?


大殿之内,众大臣的心猛地一紧,惊恐之情瞬间溢于言表。
他们迅速而有序地排列成数行,躬身低头,气氛凝重而紧张。
萧峥腾稳步上前,威严地坐在了龙椅之上,目光如炬,扫视着下方的群臣。
“诸位爱卿,朕近日接到了西亚国使者的求和谈判之请,此事关乎国体,需与众卿共同商议。”
言罢,大太监手持求和文书,步履稳健地穿梭于群臣之间,将这份至关重要的文书一一递至每位大臣手中。
大臣们双手接过,神情专注而凝重,细细研读着文书中的每一个字,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丝关键信息。
萧峥腾缓缓起身,目光扫过殿内众臣,问道:“诸位爱卿,对于眼前局势,可有高见?”
一位大臣上前一步,拱手道:“陛下,微臣斗胆直言,西亚国狼子野心,已鲸吞我国七郡之地,未见归还之意,此时却突然求和,只怕其中暗藏玄机,不可不防。”
另一臣子亦出列,忧心忡忡:“陛下,铁矿乃我国之命脉,战略要资,岂能以区区百羊轻易换之?此等交易,无异于割肉饲虎啊。”
再有大臣补充道:“陛下,西亚铁骑虽已后撤千里,然其大军压境之阴影犹在,我国之危机,实则并未解除,仍需谨慎应对。”
众臣之言,如针如刺,令萧峥腾的脸色渐渐凝重,手中紧握的佛珠不自觉地在腿上轻轻敲打,内心极为不耐烦。
萧峥腾目光灼灼,望向眼前的两位重臣,高声问道:“薛丞相、周大人,对于此事,二位有何高见?”
薛丞相近来心中时常泛起一阵阵悸动,仿佛有什么不祥之兆在暗处窥视。
他们这群身居高位的大臣,竟被无端地软禁于这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,周遭的一切显得异常而沉闷。
有人试图以时局艰难为由,为陛下此举开脱,声称此乃为了方便随时召见,共商国是。然而,若真是如此,又何必劳烦御林军日夜守候,将他们看得如同重犯一般?
这过分的严密监视,分明是在刻意隐瞒着什么,让人不得不心生疑虑。这一系列的反常举动,就像是迷雾中的暗流,让人难以捉摸其真正的意图。
莫非,这背后还藏着些不愿为外人所道的隐秘?
外有虎狼之师压境,城内则是衣食匮乏,加之漫天飞雪,如寒霜般侵袭着每一寸土地,这世间苦难,似乎已尽数汇聚于此。
难不成还潜藏着比眼前困境更为棘手的宫廷秘辛?
是太后凤体欠安,隐忧难言?
皇后?还是贵妃?
不可能啊,女流之辈怎么比得上朝堂之重!
他的暗卫忠瑾也不见踪迹,仿佛人间蒸发,任凭他如何巧妙地发出暗号,皆石沉大海,无一丝回响。
这份异样的沉寂,太不寻常。
究竟宫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,不让他们知晓,又或者是宫外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,不让他们过问。
他薛家把能交出来的都交了,驻守北方四郡大部分是他的薛武兵,就兵报来看,全军覆没,祖上培养这支队伍六十年,在他这里居然毁于一旦,他日入地,如何告慰先祖!
他的女儿薛贵妃呢,她常年在宫中可以说恩宠鼎盛,陛下去她宫中最多,她应该知道更多的信息,她也应该知道自己的父亲被软禁宫中,怎么就没了音信,真是不孝!
当年用心栽培,就是让她登顶,争皇后之位,倘若诞下皇子,大晟国的江山便是他薛家的,谁承想,女儿不争气,只是个贵妃,早年间生出过儿子,却早早夭折,后面做贵妃多年,也没有动静。
要是早知道,这女儿如此不思进取,倒还不如培养其他人。
他现在的错误就是押宝,押在一个女儿身上,他日回家,多培养几个女儿。
萧峥腾盯着薛丞相,“薛丞相在想什么?”
薛丞相目光落在萧峥腾的那串佛珠上。
他看到萧峥腾把佛珠轻轻敲打在腿上,意识到陛下对之前大臣们的陈词极为不满。
薛丞相拱手,余光依然瞟着萧峥腾手上的佛珠,“陛下,臣以为西亚国之所以求和,完全是因为无法攻下京城。”
萧峥腾手中的佛珠停顿来下。
薛丞相的声音突然比刚才高了许多,“陛下,众所周知,攻城数量需是守城数量的25倍,才有可能将城攻下。”
“攻城守城,本就是双方的消耗战,谁能坚持,谁就会赢。”
“守城者需要粮草供应,攻城者同样也需要粮草供应,臣以为,西亚国军队已经没有充足的粮草,再僵持下去,他们将会无功而返。”
“因而,我们可以接受他们的和谈条约。”
吏部尚书韩度亮闻言,眉宇间闪过一丝凛冽,当即反驳道:“薛丞相,您这哪里是在和谈桌上据理力争,分明是在签署一份赤裸裸的不平等条约!”
“对北方那七座烽火连天的郡城,他们竟是半个字不提,反倒贪心不足,妄图将京城远郊那座命脉般的铁矿纳入囊中,而我们所得到的,不过是区区百只羊!这与明火执仗的掠夺,又有何异?”
薛丞相轻轻摆了摆手,面上的笑意中带着几分深沉:“韩大人此言过于偏颇了。”
“眼下正值雪祸肆虐之际,无论是兵力调配,还是物资储备,我大晟国皆处于不利之地。此刻,我们需得审时度势,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。”
“暂时的退让,是为了保存我朝的实力,待到雪祸消弭,春暖花开之时,我们再挥师北上,将失去的每一寸土地,一一收复。如今之举,不过是权宜之计,韩大人还望三思。”
萧峥腾的眸光中掠过一抹满意的微光,这微妙的变化未能逃过刑部尚书周嘉敏锐的捕捉。
周嘉轻抬衣袖,双手交叠成拱,缓步向前,语带诚挚:“韩大人,想那两国烽烟四起之时,最受煎熬者,莫过于无辜黎民。我朝子民,已饱受风雪肆虐之苦,伤亡惨重,难道还要让他们在战争的阴霾下,再添一层无尽的悲戚与苦难吗?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