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澜湖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观澜湖文学 > 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 > 第1211章

第1211章


一边的王承恩有些懵,不知道自家皇爷是咋了,刚刚还雄心壮志的,怎么一听见自己的禀报就泄气了呢?

他也是聪慧之人,仔细想了想就知道肯定是出在他刚刚禀报的麻绳、竹篮等等之上,而且肯定是和重量有关系。

于是偷偷打量了一下皇帝的脸色后,将毛笔轻轻的放在笔架上,小心翼翼的道:“皇爷,一人计短,二人计长,三人做事好商量,

若是这些物料不行,那就召集能工巧匠来一起想办法,我大明地大物博,奇人异士也多,或许能解决呢。”

咦……

听着王承恩的劝慰,崇祯轻笑了一声:“大伴,你这话说的有水平!”

“奴婢觉得陛下刚刚同袁阁老他们说的对,一代一代的研究终究会实现,如果只想不做,那永远就实现不了。”

“哈哈哈,你有心了!”

“奴婢跟着皇爷这么久了,就算是再笨也被龙气熏陶的开智了!”

听着大伴的马屁,崇祯轻笑了一声,端起茶杯将茶水一饮而尽后,豪气顿生,将刚刚的颓废之气冲刷的干干净净。

“大伴,安排人去一趟工部,将各种绳子、布料等等按照朕刚刚给你的要求,都给筛选一遍,将结果给朕。”

“皇爷,这事就交给奴婢了,奴婢亲自去盯着!”

王承恩脸色严肃了起来,随即又道:“皇爷,银作监、染织局、针工局的工匠在乾清宫外候着了。”

“嗯,银作监的工匠进来,另外两人先让他们回去吧,此事朕想的过于简单了,等朕这边准备好了,再找他们。”

小半炷香后,银作监的工匠颤颤巍巍的进了东暖阁,崇祯将图纸递了过去,中年工匠看着图纸一脸的懵逼之色,弯曲的线条实在是看不懂。

崇祯张了张嘴,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解释,有些专业术语他也不知道,知道了解释起来更麻烦。

想了想之后,取过一根蜡烛,又取了一柄小刀慢慢的划动着,随着小刀的划动,蜡烛屑纷飞。

只是数息的时间,尺许长的蜡烛上出现了一根缠距十厘米的膛线。

崇祯将蜡烛递了过去:“你就按照朕刚刚的示范,找一种材料刻,就先刻六根吧……”

足足一刻钟的时间,崇祯将阴线、阳线、宽度、缠距等等都给讲了一遍。

中年工匠虽然是第一次接触,虽然不知道皇帝是要做什么,但在丰富的经验下,照葫芦画瓢还是可以做的。

崇祯对工匠的能力毫不质疑,能给皇家做首饰的工匠,那手艺绝对杠杠的,做个模型绝对没问题的。

以后再有啥问题,那只能让火器研究院研究了,剩下的他真不知道了。

待银作监的工匠离开后,崇祯活动了一下,休息了一会后重新回到龙案后,提笔看着图纸:“万物皆可计算,朕就不信了搞不定这个热气球。”

一行行的数据和奇怪的字符在纸上展现着。

宣纸换了一张又一张……没计算器,开立方根只能一次次的计算,算的崇祯那是头晕眼花。

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,在崇祯手腕酸软的时候,终于得出了结果。

如果热气球球囊和竹篮自重四百斤,如果燃烧器、燃料、士兵体重和二十枚轰天雷的重量是六百斤,那么球囊的半径是三米三。

如果再加上安全绳的重量,那么球囊的半径就是四米八,比一间房子都要大。

除了这两个外,他还从自重一百斤推算到了五百斤,每五十斤一个档,足足搞了一二十张宣纸。

“好家伙,真是不容易呀……”

崇祯端起茶杯,一边喝着水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,很是满意,这证明他的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还给老师,也感谢国家的义务教育,否则他也只能一点点是实践了。

现在除了等王承恩那边的数据外,崇祯还需要搞定热气球的燃烧器,这是决定热气球能不能飞起来的关键所在。

思索了好一会儿之后,崇祯起身在一边的书架上找了起来,片刻后,一份奏疏拿了出来。

《大明石脂分布及产出统计》

这是奏疏的名字,落款人是袁可立。

这份奏疏是去年龙井关之战时军士用石脂焚烧尸体时崇祯突然想到,这玩意就是后世的石油。

回京后,袁可立经过统计后,写了这么一份奏疏上来,当时太忙加上没地方可用,也就没有太注重,现在是时候开发一下。

因为这是如今条件下热气球燃烧器的最佳的燃料,没有之一。

打开奏疏,崇祯慢慢的再次翻阅着,这份奏疏从石油的记载说起,一直到大明的石油的应用。

北魏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,将石油称之为“水有肥,如肉汁,燃之极明。”

宋元时期,人们对这个物质的开采,已经从露天取油转变为深挖开采,出现了以石油为原料做成的固态照明产品石烛。

明朝时陕西巩昌府(甘肃)、四川大规模开采石油,当地居民用以照明,更是装在竹筒中当作夜行赶路的灯笼。

还用于车轴润滑剂和一些器具的防腐剂,沥青还被用来修补水桶,酒缸的裂缝。

诸如煮盐的燃料、制作墨锭、除去牛马羊等牲畜身上的寄生虫,入药治疗疥癬等皮肤病、小孩凉热、惊风,呕吐等状。

这些崇祯只是大致看了一遍,而后将目光盯在了奏疏中的一页,那是一个奇怪的图案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